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职教新闻

《湖北日报》:谋道▪给力▪行远

时间:2014-12-01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全力支持大冶有色实现千亿企业目标”,这是中国有色集团总经理罗涛在2012年7月3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在中国有色集团出资企业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召开“推进有色千亿产业现场会”上讲得话。在大冶有色冲剌千亿目标的收官之际,罗涛总经理再次来到大冶有色,为大冶有色带来了关怀和鼓舞,引领大冶有色迈向更高的目标。

推进湖北省企业与中央企业合作,是湖北省委省政府谋产业发展的共赢之“道”。大冶有色与中国有色集团的成功“对接”,可谓得“道”之作。

省委省政府在谋划湖北经济发展中,以“两圈一带”总体战略为指导,站在建设中部战略“支点”的全局高度,提出了“产业第一”的理念,省委书记李鸿忠亲自担任“湖北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领导小组”组长,推动湖北省出资企业与中央企业合作,把引进更多的中央企业到湖北联姻、落户,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2011年3月5日,“2011湖北——中央企业共谋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谋划湖北省出资企业与中央企业合作的工作,正式拉开了帷幕。

而在此之前,2011年1月21日,在新年伊始的一场瑞雪的装扮下,在洪山宾馆的会议大厅里,“推进大冶有色与中国有色集团对接实施增资扩股签字仪式”在这里举行,省长王国生出席并见证了签字仪式。

在这个签字仪式上,中国有色集团总经理罗涛在热情洋溢的致辞中明确表示,此次对大冶有色的增资扩股,标志着中国有色集团与湖北省政府将深化合作和强强联合推向了新的高度,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有色集团已将湖北列为国内重点投资区域之一,计划进一步扩大投资,开展更高层次的合作,中国有色集团将全面支持大冶有色向千亿元的一流铜企业跨越。罗涛的致辞,传递着对合作的真诚,表达着对共赢的自信。在他的微笑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企业家的睿智和坚定。

签字仪式后,增资扩股的30多亿元资金很快到位。这可以说是省委省政府推动湖北省出资企业与中央企业“对接”的第一份答卷。

2011年8月3日,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在东湖宾馆热情会见了罗涛总经理。李鸿忠提出“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对与中国有色集团的合作寄予厚望。在会见结束前,李鸿忠、王国生同罗涛总经理亲切合影,这个瞬间记录了湖北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的里程。从这次会见中,人们可以看到省委省政府对大冶有色与中国有色集团“对接”这份答卷的满意,也从中透出湖北推动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011年9月19日,湖北省与中央企业深化合作会议暨项目签约仪式在武汉隆重举行,全国70余家央企“老总”参加会议。中国有色集团总经理罗涛与省长王国生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签字仪式上,当省长王国生与罗涛总经理的双手握在一起的时候,数百名记者按下了他们手中相机的快门,将这一时刻永久定格在湖北跨越发展的史册上。这正如省委书记李鸿忠在致辞中所说的那样:这么多的央企看好湖北、投资湖北,充分说明了央企的战略眼光和宏大气魄,同时也说明在中部地区加速崛起的大背景下,湖北的发展正为众多的央企提供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湖北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中央企业在湖北的事业一定会更加美好。

这是一次共赢的盛会,为湖北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打上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

推动大冶有色提前实现千亿企业目标,中国有色集团全方面“给力”,大冶有色在谋求企业发展的道路上持续“发力”。

在湖北产业发展的谋篇布局中,“打造工业千亿元产业,核心在于用增量调整存量,在壮大规模的过程中,实现结构优化、多点支撑,找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一语概括。实现结构优化,多点支撑,在湖北经济发展的棋盘上,发展湖北有色金属千亿元产业的目标被锁定在省委省政府的战略中。大冶有色被列为湖北产业发展的第一集群。

2012年7月3日,湖北省“培植千亿有色支柱产业”现场会在大冶有色召开,这是湖北省一次前所未有的会议。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常务副省长王晓东、省委秘书长李春明、副省长段轮一、中国有色集团总经理罗涛、三峡集团总经理李永安等,以及二十多个省厅地市的主要领导出席会议,这是对大冶有色发展前所未有的支持,也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打造湖北有色金属千亿产业的决心。

也正是在这次会上,省委书记李鸿忠第一次要求:大冶有色成为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企业,要力争在“十二五”末期提前一年实现。

同样也是在这次会上,中国有色集团总经理罗涛表示:“坚决扶持大冶有色的改革发展,将大冶有色建设成资源储量丰富、技术装备先进、产业产品多元、体制机制灵活、竞争优势明显的大型企业集团,使大冶有色在“十二五”末期并力争提前一年实现千亿企业的目标,为推动湖北省发挥九省通衢优势、构建中部战略支点作出更大的贡献,成为中央企业和地方政府友好合作的又一范例!”

在中国有色集团实现对大冶有色实施增资扩股后,大冶有色与中国有色集团的“对接”工作全面展开。

2011年2月16日,中国有色集团党委书记张克利来到大冶有色推进增资扩股工作。之后,中国有色集团全部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成员单位都先后来到大冶有色提供指导和帮助。正如罗涛总经理所说的,2011年以来,中国有色集团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但顺利重组了大冶有色,而且在管理、制度、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与大冶有色实现了无缝对接、深度融合,同时积极研究、加强探索、大胆尝试、全面支持,努力为大冶有色打造“一流铜业、国际品牌”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

在中国有色集团的支持帮助下,大冶有色30万吨铜加工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稀贵工业园等一大批项目顺利建设;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在香港实现上市;大冶有色资源开发“走出去”得到了有效实施;大冶有色职教中心成为中国有色集团的培训中心,得到国家部委的扶持,等等。

中国有色集团在大冶有色加速发展最关键的时期,“全力支持投进来,积极带领走出去”;引领大冶有色打造成为中国有色集团“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科技创新的孕育摇篮,企业管理的示范样板,国际形象的品牌代言,文化制胜的杰出代表”;把大冶有色纳入中国有色集团的战略规划,借优势走出去,给支撑上台阶。

回顾中国有色集团对大冶有色增资扩股以来,大冶有色的年收入从2010年的328亿元,向着2014年实现千亿元目标跨越。大冶有色的一大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初步形成了“三大产业,十大板块”,企业的发展格局、经营管理、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正如一位省领导所概括的:中国有色集团为大冶有色的发展是付出了“真心实意、真情厚意、真金白银、真枪实弹、真抓实干”的。

谋“道”,谋的是视野高度。省委省政府所谋,是让湖北企业在中央企业的引领下,立得更高,行得更远。千亿是目标,更是起点。

湖北省出资企业与中央企业的“对接”,收获的不仅仅是投资,还有先进的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创新的思想解放效应。省委书记李鸿忠曾再三强调:理念和体制机制比资金更重要。省委省政府推进湖北出资企业与中央企业“对接”,更重要、更长远、更根本的是要通过“对接”,改善湖北出资企业的发展理念视野和体制机制。

中国有色集团是在国外开发资源做得最好的企业,其视野高度和取得的成绩经验,多次得到中央领导肯定。在国际矿业的舞台上,其“大发展的大气魄,大跨越的大支撑,大融合的大境界,大作为的大担当”,成为大冶有色发展的旗帜、楷模、标杆。特别是中国有色集团在赞比亚的矿产资源开发,与当地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合作发展的样板。

近四年来,中国有色集团各级领导通过多种形式,到大冶有色交流指导工作和组织国内外的各种考察数百次,极大地开阔了大冶有色的发展视野和认识高度。我们正如省委省政府要求的那样,企业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机制得到了升华。

2014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有色集团总经理罗涛再次来到大冶有色,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调研,先后到了大冶有色的武汉总部、冶炼厂、稀贵厂、博源环保、鑫鹰环保、机械修造、铜绿山矿等基层单位,十分关注基层职工在生产管理中的创新活动,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大冶有色已具备一个优秀企业的基础。在四天的调研活动中,听取了大冶有色管理层的工作汇报,在干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罗涛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大冶有色的发展,认为:“大冶有色具备了实现千亿梦想的实力和品质”,指出:实现千亿元只是阶段目标,要有实现两千亿、伍千亿的雄心壮志。

罗涛总经理在这次调研中,对大冶有色提出的四点请求,当即答复“照单全收”。并从有色金属行业和湖北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大冶有色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一是坚持稳神竞进,充分解放思想,储备资源增强后劲。力争用三到五年,使资源的控制总量达到1000万吨,实现资源开发质的跨越。二是坚持逆势而进,锤炼开拓并举,两提一降提质增效。当前,有色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不容乐观,要想逆势而上,一枝独秀,就必须要拿出硬措施。三是坚持实虚并进,运用资本市场,几何效应撬动发展。要充分利用香港资本市场资金容量大、融资方式灵活的有利条件,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四是坚持扎实推进,践行教育实践,改进作风实干求强。要依法治企,抓住“管理”和“人才”两个关键,下足功夫、做足功课。五是坚持激情奋进,借助集团合力,全力托举千亿梦想。“要举全集团之力、集全集团之力,帮助大冶有色做大做强,支持大冶有色跨越发展”,众志成城地托举大冶有色的千亿梦想。

湖北省委省政府打造千亿有色现场会

中国有色集团总经理罗涛到大冶有色调研

中国有色集团总经理罗涛到大冶有色调研

大冶有色新疆萨热克铜矿

大冶有色60周年文艺演出,唱响千亿跨越主旋律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29 16:49:20